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以科研之笔,书文明答卷

时间:2025-06-26 22:08

内容来源:三亚日报

字体大小:【

文件状态:有效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凭借突出贡献,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实验室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以文化建设凝聚发展合力、以责任担当回馈社会的生动实践。

科技创新:勇立潮头引领发展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锚定国家种业振兴战略需求,在前沿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领域持续发力,以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我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在科研技术创新方面,实验室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育种科研文献、技术资料及网络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智能索引,成功构建多场景应用体系。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品种选育全流程、农艺性状精准描述、栽培技术智能推荐及历史推广区域动态查询,为种业科研提供高效数字化支撑。

在品种培育领域,实验室交出亮眼答卷。培育出兼具耐盐、抗倒、抗病特性的高产稳产大豆战略新品种,在盐碱地示范种植中,亩产突破300公斤大关,为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与粮食增产开辟新路径。

在国际合作与科研影响力拓展上,实验室牵头成立全球野生稻保护联盟WORLD WILD-RICE WRING(3W),汇聚24国科研精英的专业智慧,为攻克水稻增产等难题搭建国际协作平台,彰显中国在全球种业科研领域的引领力。

理论研究层面同样成果斐然。团队提出玉米全新起源模型,打破全球玉米单一起源传统认知,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创新理论框架;深度解析全球瘤牛起源进化历程,系统阐述其迁移扩散路线,填补畜牧种质资源研究重要空白。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验室始终以“端稳中国饭碗”为己任,通过技术突破、品种创新、国际合作与理论革新,全力推动我国种业“翻身仗”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保障国家种源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核心科技力量。

文化建设:凝心聚力厚植文明

4月9日至11日,2025年国内外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会在实验室举行,这场聚焦种业创新的盛会,正是实验室“科研创新+文化建设”双轮驱动创新生态的生动写照。

在交流会的主题报告、科研平台展示、人才政策解读等环节中,青年学者们不仅深入了解实验室在生物育种、基因编辑等领域的研究布局与先进设施,更深刻感受到了实验室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文化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凝聚人心、激发活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科研人员搭建了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台,促进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此外,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倡导文明风尚,弘扬科学精神,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科研环境。

社会责任: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去年,台风“摩羯”重创潭牛文昌鸡场,导致种鸡舍大面积倒塌,损失巨大。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高级科学家王笑梅研究员率队与受灾企业对接。获悉其急需消杀药剂后,团队立即协调动物保护领域企业——瑞普(天津)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捐赠并紧急启运消毒药品。同时,实验室全体人员自发捐款逾14万元,有力支援了文昌灾后重建工作。此外,实验室还积极组织无偿献血、点亮驻地困难群众“微心愿”等活动,为当地社区提供切实帮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为民”的初心使命。

常态化的社会服务,早已成为实验室的责任担当。实验室钱前副主任作为海南省首批“院士村长”,协调爱心企业向金鸡社区捐赠鸡苗,助力发展地方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切实将院士“才富”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财富”。

在科普教育方面,实验室坚持组织科研人员走进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目前,钱前已受邀兼任南开中学、南开小学“科技校长”;实验室还累计选派了8名科学家及博士研究生担任科技辅导员,深入支持基础教育。

从一粒种子的培育到一场讲座的举办,从一次救灾行动到持续的科普服务,实验室以一个个具体实践,诠释着“全国文明单位”的深刻内涵。未来,实验室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文明建设为引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相关稿件

相关推荐

投资洽谈

三亚市投资促进局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负责统筹执行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做好招商引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负责境内外招商联络处与招商平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负责牵头组织全市性重大投资促进活动;统筹全市招商引资推介和新闻宣传... 【更多】

联系我们

全球投资服务热线:4009-520-520

邮箱:sytcj2020@163.com

传真:0898-88658173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迎宾路360-1号阳光金融广场22层

微博扫码关注

公众号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