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丽三亚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展望三亚发展蓝图

时间:2024-07-19 10:26

内容来源:三亚新闻网

字体大小:【

文件状态:有效

7月18日,《美丽三亚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标志着三亚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征程中,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此次《规划纲要》的出台,不仅是三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其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为环境治理贡献三亚智慧与力量的重要体现。

作为海南省首个市级美丽建设规划纲要,其出台的背景与意义是什么?它为三亚未来的建设规划提供了哪些战略性的指导?而三亚又将如何依托这份纲领,笃定前行、砥砺奋进?细细品读每一行文字,我们或可从中探寻到答案的踪迹。

8大任务31项具体举措

擘画美丽三亚建设蓝图愿景

三亚是海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三极一带一区”的重要一极,是“大三亚”经济圈的“领头羊”,在全省改革开放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美丽三亚建设规划在内容设计上,保障美丽三亚建设可以落实国家、省级顶层设计要求,责任任务一一对接且利于工作向下传导开展,并展现美丽三亚建设的蓝图愿景。

《规划纲要》在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和《谱写新征程美丽海南新篇章争当美丽中国示范样板实施方案》两个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响应“绿色三亚”“生态文明标杆”和“民生幸福标杆”奋斗目标,以八个先行示范为抓手,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体现三亚担当,努力打造全国美丽城市建设的样板区。

《规划纲要》将美丽三亚的最终目标定位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级滨海城市和美丽中国建设先行示范区,并综合参考国际典型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领域和国内美丽建设先行城市指标体系,增加了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等3项指标。为了彰显美丽三亚建设的本底优势,解决三亚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市情实际设置了三亚特色性指标12项,对三亚的红树林珊瑚礁保护、海水浴场水质、可再生资源回收比例、城区林荫道路率、噪声监管、绿色交通出行比例等特色要素、特色问题提高关注度。

《规划纲要》以生态保护、环境改善、低碳发展、高效循环、韧性宜居、“两山”转化、多元参与、制度建设八个先行示范作为推进美丽三亚建设的抓手,提出了8大任务31项具体举措。重点考虑以旅游行业引领建设“无废”文化氛围。设置开展“无废机关”“无废社区”“无废工厂”“无废工地”等全行业“无废细胞”建设工作任务,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目标,推动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无废旅游景区”“无废酒店”分批次评估和授牌,以蜈支洲岛、西岛、梅联村等为优先示范,探索建立与旅游行业相结合的“无废”生态岛屿模式。通过以上有针对性的任务设置,保证美丽三亚建设落地落实。

持续优化市政排水管网建设

实现污水管网全面升级

在推进美丽三亚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新式建筑物中装配式建筑比例和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被赋予了明确的量化目标:至2027年,新式建筑物中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80%,至2035年则提升至90%;而城镇生活污水的收集率亦将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达到75%和90%的高标准。

当前,三亚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上已站在全省前列。所有新建、改扩建的建筑项目均严格执行国家的节能强制性标准,并在2023年的考核中,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均取得了全省首屈一指的成绩。在绿色建筑的应用上,三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项目面积高达2339万平方米,其中2023年新建建筑中的绿色建筑占比更是高达86%,提前完成了省政府设定的2025年绿色建筑占比80%的目标。海棠湾喜来登酒店、晋合酒店、亚特兰蒂斯酒店等项目更是荣获了国家三星绿色建筑运营标识。自省委、省政府倡导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以来,三亚积极响应,通过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

在确保“数量”增长的同时,三亚亦未曾忽视对“质量”的把控。通过借鉴省外先进经验,三亚率先出台了《三亚市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细则》《关于装配式建筑子分部工程验收纳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了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并辅以面积奖励、绿色金融等激励措施,这一系列举措使得三亚的装配式建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截至目前,三亚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达1865.8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高达73%,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在排水管网建设上,三亚更是下足了功夫。相关部门不断建设和完善排水系统,在“十四五”期间,三亚新建排水管网长达206公里,有效实现城市生活污水应收尽收的目标。

以《规划纲要》为指导,三亚将继续聚焦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更新改造。以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出发点,三亚将不断完善市政排水管网,通过实施雨污管道错混接点改造、排水管网清淤检测缺陷修复、直排口溯源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持续提升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率和污水处理厂的进水BOD浓度。这一系列的努力将确保“污水管网全面升级”,实现老城区管网的全面排查和修复,并对三亚河等重点片区进行截污纳管和错接漏接的专项整治。

抓好“六水共治”

推进美丽三亚建设提质增效

水是文明之源,也是生态之基。美丽三亚建设规划指标体系中涉及水的指标有十余项,涵盖河海水和水资源保护、污水治理等内容,三亚在推进“六水共治”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在下一步推进美丽三亚建设过程中如何提质增效?

近年来,三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2022年全面启动“六水共治”工作以来成绩斐然。逐步实现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污水集中处理率显著提高;河湖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多条河流、湖泊水质稳定达标;水资源集约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六水共治”的创新模式,构建了党政双组长领导小组、八大流域组、八大专班的“1+8+8”高效协同工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实现了“厂网河湖库海”与“供排净治”的全流程、一体化综合治理,推动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

秉承绿色生态的核心理念,三亚精准施策,致力于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排水管网提质增效行动使得供排水设施实现了“厂网”与“投建管养”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运维。此外,创新的“非开挖修复”技术,即管道清淤检测与施工建设同步进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效解决了雨污管网混错漏接等问题,确保了水质的稳步提升。

在城乡污水治理上,坚持“一村一策”的治理原则,通过“体制改革+资源化利用”的创新路径,实施多样化治理模式。这些模式包括近郊纳管式治理、远郊滨水村落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治理、远郊无河道村落资源化利用治理等。

为了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三亚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实施“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的精细管理。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加强上游水源地保护、沿河清淤疏浚、管网提质增效等,实现了水体消劣、水质提升的目标。城市黑臭水体得到了根治,实现了“长治久清”的显著成效。同时,三亚成功创建了21条省级幸福河湖,其中三亚河更是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建设清单的项目。

在投融资模式创新方面,注重水资源保护与开发。三亚作为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的城市,成功创建了国家节水型城市。此外,通过发行海南省首单绿色标志的ABS产品2亿元,在治水领域实现了资本市场融资的“零突破”。同时,将河流治理、开发同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城市开发、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成功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典型案例。

以《规划纲要》为引领,三亚将矢志不渝地锚定目标,包括“打造水清岸绿美丽河湖、建设碧海银滩美丽海湾、统筹地下水防治、严控水环境风险”。通过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提质增效以及加大治水工作力度,将积极打造一批治水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推广意义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三亚、打造海南自贸港新标杆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原标题: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级美丽滨海城市 努力打造全国美丽城市建设的样板区——

从《美丽三亚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展望三亚发展蓝图

相关稿件

相关推荐

投资洽谈

三亚市投资促进局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负责统筹执行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做好招商引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负责境内外招商联络处与招商平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负责牵头组织全市性重大投资促进活动;统筹全市招商引资推介和新闻宣传... 【更多】

联系我们

全球投资服务热线:4009-520-520

邮箱:sytcj2020@163.com

传真:0898-88658173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迎宾路360-1号阳光金融广场22层

微博扫码关注

公众号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