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日报讯(记者 张慧膑 实习生 陈湘玙)近日下午,在位于吉阳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南繁基地里,一台台秸秆还田机在郁郁葱葱的田菁丛中来回穿梭,紧随其后的旋耕机将粉碎后的田菁翻压入土,为土地注入了“肥力”。今年,三亚计划推广绿肥还田项目1.26万亩,为南繁耕地打造专属“绿色营养餐”。
“田菁具有高效的生物固氮能力,能将空气中的大量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为后续作物提供丰富的氮源和大量高品质有机质,从而减少化肥使用量,活化土壤有益菌,为南繁耕地注入新活力。”海南大学南繁学院科研人员郑继成介绍,因为地处热带,海南的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非常容易流失,进而出现地力下降和透支的现象,所以要特别注意土壤保护,确保农业生产和南繁育种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三亚依托科研力量,创新性启动夏闲田种植绿肥项目,通过科学种植绿肥田菁,并在其养分含量最佳时期采用机械翻压入土,实现绿肥就地转化利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依赖,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南繁耕地披上一层绿色的生态保护衣。
记者了解到,每年6至10月是三亚的雨季,许多农田处于闲置状态,杂草丛生,为各种病原菌及害虫提供了温床,成为冬季瓜菜和南繁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源头。此时种植田菁能够有效防范上述风险,在改良土壤质量的同时,实现以田养田的目标,为农田土壤的疏松与培肥提供有效途径。
“中棉所的这片南繁耕地有150多亩,土壤十分黏重,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些年也有尝试各种土壤改良方法,但效果一直不太稳定和理想,今年我们改为种植新的绿肥田菁品种,长势不错,表明这个品种适合这种耕地类型的土壤改良。”郑继成说。
近年来,海南大学南繁学院加强绿肥田菁的应用技术研究,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及生长需求,为绿肥田菁种植量身定制方案,确保每块耕地都能获得最适合的“营养餐”。
除了夏闲田种植绿肥项目,三亚还根据轮作制度,探索多种轮作模式,如“南繁育种+水稻+绿肥”“瓜菜+制种+绿肥”“瓜菜+水稻+绿肥”“瓜菜+瓜菜+绿肥”等,充分利用轮作空闲时间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用量,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实现了多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