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您举报的营商环境问题我们已督促相关部门解决,相信很快就会有反馈。”6月27日下午,听到电话那头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工作人员的话,海南某公司法务李先生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除了这通承诺解决营商环境问题的回访电话,抱着试试看心态投诉举报给李先生带来的,还有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颁发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奖励证书》,以及一笔500元的奖金。
投诉是为了推动问题解决,为何还有证书、奖励?
李先生所在的公司于2019年承包了三亚两个道路绿化养护环卫保洁项目,并在2022年底顺利完成,但项目方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棠分局(以下简称海棠分局)一直拖着382余万元的工程款未支付,公司多次讨要却均碰壁。
今年1月15日,三亚出台实施《三亚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奖励办法(试行)》,通过14条条款公布了投诉举报渠道、受理范围、奖励数额等信息。旨在广开言路,鼓励社会各界踊跃监督本市行政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存在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以致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先生以“违约拖欠市场主体的货物、工程、服务等账款”为由,向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提交相关举报材料。
该局及时受理了投诉,迅速通过网上督办系统对海棠分局进行监督。同时,根据奖励办法第九条第四款规定,给予他500元奖励。
“目前海棠分局已制定了还款计划时间表,将按此进行还款。对这个结果,我们很满意”李先生说,此次追讨的款项虽然不大,但三亚对于营商环境问题的重视和迅速处理,让他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李先生的感受并非个例。三亚兑现的首批损害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举报奖励,共向三家企业颁发了证书及奖金,困扰企业的政府工程欠款、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也正在推进解决。
“希望通过奖励办法优化营商环境,激荡市场‘活水’,鼓励更多人同政府一起监督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共同呵护、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以来,该局已妥善解决一批含10年以上的营商环境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兑付款项2900余万元。今后还将进一步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为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评论】
借群众之力促营商环境更优
企业经营,遭遇不公、慢作为、不作为等,不用怕,投诉举报不仅可解决问题,还能获奖励。近日,三亚兑现首批举报营商环境问题奖励,给予3家企业投诉举报奖励,并对问题线索及时核查督办。
对投诉举报不回避,并及时给予奖励,体现出对群众监督的重视、对营商环境的呵护。
营商环境中的问题,谁感触最深?莫过于企业、群众。他们办事遇到难题,就意味着营商环境中存在一定的堵点、难点。畅通企业、群众反映问题的通道,对经证实的投诉举报进行奖励,并及时予以解决,反映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把企业、群众的便利度、获得感放在优先位置,对营商环境中的问题就是要动真碰硬。此前,三亚专门就此发布了《三亚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奖励办法(试行)》,而今,又兑现首批投诉举报奖励,可以说,兑现了承诺、展现了诚意,可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这传递出一种压力。对投诉举报进行奖励,某种程度上说,是把营商环境评价权交给了企业和群众。就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来说,营商环境效果如何,就不能自说自话、随意任性,而要直面企业和群众,问问他们的感受。这无形中就形成一种压力,倒逼相关部门、服务人员改进措施、优化服务。而就投诉举报受理范围来看,不仅涉及准入门槛高、办理环节多、审批耗时长等,还包括不担当、不作为,门难进、脸难看、不办事等作风问题,涵盖面很广。将投诉举报措施落到实处,必将推动营商环境堵点问题更好解决,倒逼服务大改进,甚至可有效破除历史遗留问题。
这形成了一种导向。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每一个热心公民的关注、参与。对企业来说,碰到问题不可怕,怕的是问题得不到重视,不能及时解决。而今,三亚对投诉举报营商环境问题进行奖励,提升了个体话语权,体现出的正是营商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建设理念。这样的一种导向,可带动更多的企业、群众参与到问题反馈和解决中来,从而让营商环境的各项优化举措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不止三亚,我省在2021年便上线了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主动请企业和群众来投诉,这同样体现出对群众力量的重视。
营商环境改善,需从每一点、每一环抓起。任何一个潜在的隐形障碍,都会让企业步履艰难;任何一次高高在上的漠不关心,都会让群众心生寒意。投诉举报最终要落到问题解决上,只有把企业、群众关心的痛点堵点难点切实解决好,才能让好措施产生好效果,才能以群众之力破除营商之弊,让贴心、优质服务落到每一个环节,惠及每一个企业。
来 源: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楠 评论员 张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