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亚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1-13 11:26

内容来源: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大小:【

文件状态:有效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7日在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三亚市市长 陈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的严峻考验,特别是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与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赢得了疫情防控重大胜利,经济运行数次从低谷之中回稳向上,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

(一)众志成城打赢抗疫大仗

面对“0228”“0331”“0801”等多轮疫情的冲击,我们始终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健全指挥体系,规范处置流程,优化管理模式,完善保障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由治到稳、由稳到顺。特别是“0801”疫情期间,中央领导亲临三亚调研指导,国家工作组统筹调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全国各地、省内各市县、各厅局大力支援,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打响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仗,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勇赞歌,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成果,在三亚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迹!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调动一切可用资源,火速建成交付方舱医院,改造启用方舱酒店,配置救治床位,全力救治病患;我们坚持“以快治快”,做到“精准细实”,贯彻“围住、捞干、扑灭”六字方针,先后开展“十大专项行动”“高质量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攻坚拔寨行动”等一系列攻坚行动,有效遏止疫情扩散;我们发动全民参与,全市3万多名志愿者、省内外1.6万名支援人员日夜奋战,全市人民积极支持配合,共同守护自己的家园。三亚作为百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在40天内打赢了一场病例超过1.5万名的抗疫大仗,安排6万多名滞留游客有序返程,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和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回望这段抗疫历程,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不仅赢得了抗疫胜利,而且锻炼了干部队伍,凝聚了人心士气,彰显了三亚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城市精神,成为全市人民永志不忘的共同记忆!

(二)千方百计促进经济恢复提振

全力追赶投资进度。开展“双统筹”百日攻坚大行动[1],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以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严格落实“按季抓、月跟踪、周调度”,紧盯“四张清单”[2],强化项目督导,力促“饱和式”施工,分六批共156个项目实现集中开工,推动27个省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建立亿元以上项目策划动态储备库,在库项目总投资超过3600亿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出台旅游会展、零售餐饮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直播电商等新商业模式。举办三亚安心游、首届电器消费节、大三亚国际车展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聚焦离岛免税、酒店景区、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发放政府消费券1.14亿元,直接带动消费23.4亿元,有力助推疫后消费市场回暖。扩大外资外贸规模。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1亿美元,同比增长58%。服务贸易进出口37亿元,同比增长55%。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及时谋划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各级助企纾困政策,累计退还增值税留抵退税[3]32.4亿元、减征“六税两费”[4]1.8亿元,银行机构为市场主体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本息达17.1亿元,全年发放政银保贷款增长近3倍。通过减征缓缴社保费用、减免国有房屋租金、发放稳岗返还补贴等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5],落实联系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制度,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推进市属国企资产划转移交、整合处置和集中经营管理,提升国有资产效益。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启动投资促进“六大行动”[6],强化产业链招商,注重引进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举办欧美同学会暨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等大型会议展览,积极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第一时间组织团队赴香港招商,在全省率先成立RCEP[7](三亚)企业服务中心。全年招商引入并完成注册的企业2800多家,同比增长43%,其中新增世界500强企业32家、总部企业10家,引入了一批中外头部企业、领军企业。三亚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发展,总量较上年增长15%。

(三)蹄疾步稳推进自贸港建设

扩大政策开放效应。全国首艘“入境免担保”“零关税进口”和“五年以内船龄进口”三重政策叠加的进口游艇在三亚完成境内登记,海南首批“零关税”进口游乐设施运抵三亚,事业单位“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落地三亚,成功发行海南自贸港首单欧元境外债券,全市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首次超过百亿元。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跨境电商1210首单业务[8]正式通关放行出区。推进制度集成创新。积极探索专利运营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建立“育种材料第三方存证”“育种材料惠益分享”等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全国首单全方位保障植物新品种权保险、自贸港首单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贷款等业务相继落地。3项案例入选全省制度集成创新发布案例[9]。加强风险防控工作。南山港区等7个封关运作项目[10]和8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3个海警工作站全部开工建设。全市4200多艘“三无”船舶[11]全部建档登记,已清理1000多艘。持续打击离岛免税“套代购”等行为。分类化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排查整治涉众型经济金融风险,进一步健全资金流动监测和风险预警防控体系。

(四)持之以恒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三亚国际游艇中心、游艇旅游中心和游艇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正式运营,中免太古合作项目破土动工,FE汽车娱乐综合体项目正式签约。鹿回头、大小洞天等国有景区免费开放。全市各行政区实现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发布游艇、民宿、餐饮等行业高质量服务标准,完善“四位一体”的旅文行业监管执法体系[12],成立三亚市旅游品质保障协会,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强。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大悦环球中心、保利国际广场等项目建成,三亚中央商务区年营业收入突破700亿元,同比增长近20%,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正加快成形。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三亚设立跨境投融资平台,中央商务区新增一批试点QFLP[13]基金和试点QDLP[14]基金管理企业。保利C+国际博览中心展览中心竣工,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展览和拍卖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50家,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3%。崖州湾实验室揭牌运行,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全面建成,全国首个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正式挂牌。崖州湾载人深潜工程实验室投入使用,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和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项目加快推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种业企业与崖州湾实验室联合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种业专业研发外包服务公共平台启动建设,国际种业科创中心、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已吸引一批高科技企业进驻。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开工建设南山热带优异果蔬资源保护基地,聚焦“新奇特优”品种,引进试种世界同纬度热带特色水果。开展冬季瓜菜、特色水果等全产业链培育工作。推广南繁、瓜菜、水稻、绿肥互相组合的4种轮作模式,全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000亩,粮食种植面积11.7万亩。渔业深海网箱养殖规模扩大到1500亩海域,建成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

(五)统筹施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打造精品城市。深入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划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15],完成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实施“机器管规划”[16],推行规划“三把钥匙”[17]审批流程。启动首批城市更新试点,推进2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6345亩,完成闲置土地处置3195亩。临春河东侧滨水生态绿道建成开放,南边海环河口、阳光海岸等区域实现复绿,完成榆亚路等7条线路和三亚站等4处城市门户的风貌与市政系统整治提升,打造了“鹿鸣花田”等8个城市景观节点。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推动抱前、梅联等1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升级改造,大茅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梅西村入选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出台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农村房地一体及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发证实现“应发尽发”。创新实行垦地融合补充耕地模式,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深化农村“三变”改革[18],强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完善基础设施。三横路(鹿城大道)全线贯通,陆续打通月明桥延伸段等城市“断头路”,建成5条“醉美乡村道路”[19]。加快建设西水中调净水厂及配水干管工程,完善中部水厂配套供水管网。全市农村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新建开通5G基站近900个,实现主城区室外5G信号连续覆盖。强化区域协同。两次召开推进三亚经济圈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与周边市县和省级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共谋发展。利用海南西环高铁和货线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开行公交化旅游化列车改造工程加快建设,G98环岛高速公路三亚段扩容工程启动前期工作。南繁“一体两翼”[20]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加强垦地规划衔接,编制垦地融合发展产业规划和南滨、南田垦地融合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加强垦地合作。

(六)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狠抓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秸秆垃圾禁烧、裸土图斑整治、移动源污染管控等工作,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PM2.5累计均值11微克/立方米。大力推进“六水共治”[21],开展大茅水等9条河道综合治理和河湖“清四乱”[22]专项行动,实施三亚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严格管控围填海,新建污水管网48公里、雨水管网30公里,全年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100%。与保亭县联合建立赤田水库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共同谋划实施相关治理项目,持续推进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试点。坚决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提前完成凤凰岛二期拆除和后续生态修复。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成功创建海南省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首次超过70%。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保持在100%。全力推进“禁塑”工作。严格落实新建建筑设计及施工节能标准,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占施工许可总建筑面积比例进一步提高。全年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有率提高到14%。成功设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并完成首单跨境交易。

(七)用心用情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2022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2%,完成年度为民办实事事项。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4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00多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近4000人。开工建设安居房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公共租赁住房900套。全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85%。抓紧抓实“菜篮子”工作,常年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6万亩,蔬菜自给率超过60%,“15+N”种基本蔬菜综合均价比上年低0.5元/斤。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上海世外附属崖州区外国语学校、市第九小学三亚湾校区等2所中小学和6所公办幼儿园建成开学,新增中小学学位3300个、幼儿园学位1560个,三亚市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区已建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北大口腔医院三亚分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三亚医院(市人民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辅导类”名单。建立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游泳馆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市文化中心(市博物馆、市综合档案馆)加快建设,市美术馆启动立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不断完善路长制、警保联控、全域旅游警务等机制,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和禁毒三年大会战,严厉打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试点。有效应对台风和强降雨影响,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连续5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港澳台、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会、食品安全、统计、档案、史志、地质、气象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八)与时俱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落实全省“能力提升建设年”暨深化拓展“查破促”活动要求,深入梳理民生、乡村振兴、项目推进、体制改革等领域问题台账,解决堵点问题,推动形成制度化成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全年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216件、政协提案186件,办复率100%。在全省率先出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办法,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实施政务服务“大综窗”改革[23],将审批服务事项纳入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一窗通办。在重点园区创新推行“主题式”场景审批[24]、“秒批”等特色服务,崖州湾科技城“科技赋能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和中央商务区“工程建设项目一建一码数字化改革”等举措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反“四风”。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结合“制度执行年”行动,制定了招商引资、国企投资和工程建设招标等方面的监管制度,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于危难时奋起,从困境中突围,以滚石上山、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现了三亚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展现了三亚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勇争先,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征程中阔步前行的精神风貌。能够做到这些,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驻三亚各单位,向驻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长期关心支持三亚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疫后经济恢复提振工作中,三亚得到了全国人民、全省人民和中央、省级各部门、兄弟市县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三亚人民将永远铭记、永远感恩!

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2022年三亚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逐步回升,但与年初预期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下降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下降14.1%,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1%,全市接待过夜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下降38.5%和41.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0.5%和2.5%。疫情的反复影响固然是一个不利因素,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三亚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较小,市场主体偏少,要素保障困难,创新引领作用有待释放,这些自身发展的问题才是主要症结所在。在抗疫过程中,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短板、基层治理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弱项也突显出来,这些同样制约了三亚的快速发展。此外,营商环境、人才队伍等方面与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需求还有差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尚未根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市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自由贸易港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打造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推动三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当好转型发展示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亚篇章。

今年我市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加速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紧围绕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结合全省投资新政三年行动[25]和“产业投资提升年”“基础设施推进年”活动,着力强化项目谋划储备,提升储备库的规模和质量。编制城市建设计划,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区级经济职能,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重点推动年度计划投资超过1亿元的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加强重大项目办公室协调推进力度,增强资源统筹和调配能力,提升项目策划包装、投融资、管理服务等专业化水平。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开展征地拆迁安置攻坚,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用地处置,精准高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用林、用海需求,同步推动项目配套市政设施规划建设。深化“极简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联办”以及联合测绘、联合验收改革,推行项目建设清单制、承诺制、代办制,持续提升项目审批服务效率。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抓住旅游复苏契机,围绕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篇境外消费回流文章”,着力创新消费场景,升级消费业态,培育打造旅游消费新品牌。持续优化免税购物商业设施和环境,丰富免税购物商品和品牌选择,力争全年免税销售额增长50%以上。充分利用三亚气候优势,培育以中医药健康、康复疗养、高端医美等为特色的健康服务消费。深挖本地消费潜力,开展系列车展促销活动,推动家电消费升级,提振餐饮、夜间经济等线下消费,鼓励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发展,持续扩大节假日消费。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扎实推进投资促进“六大行动”,突出“一把手”招商,开展“全员招商”,充分调动各区和园区积极性,强化招商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积极引入央企、总部企业、持牌金融机构和“三类500强”企业。常态化开展境外商务活动,突出招商引资质量,吸引外资大企业和标志性项目进驻,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以上。

(二)坚持开放引领,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

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海南自贸港和RCEP政策的叠加效应,对标CPTPP[26]和DEPA[27]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争取试点先行,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在打造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门户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上做贡献。加快三亚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力争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5%左右,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6%左右。

积极开展封关运作准备。完成封关运作项目主体建设,确保具备口岸封关运作的硬件条件。开展非设关地反走私演练。用好“零关税”商品清单。加快落地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试点扩区政策。探索“保税加工转离岛免税”业务模式和监管模式。有序恢复境外客货运航空班线。持续做好口岸综合服务保障,进一步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结合“制度创新年”行动,立足三亚实际需求,针对发展瓶颈问题,大胆探索实践,提升创新能级与实效,争取在游艇全产业链建设、邮轮旅游、种业CRO[28]模式、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际检验检测示范区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自贸港税制改革先行试点、工程质量保险等领域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制度创新成果。加强财政和投融资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各区的发展动力与活力,降低政府债务率。依托市属国有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盘活各类资源资金资产,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立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统筹推进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社会信用等工作。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优质企业上市。完善惠企政策兑现服务,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企纾困措施和自贸港优惠政策,努力实现“免申即享”。持续深化政银企对接和政银保合作试点,助力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进涉企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强化政府部门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零跑动”事项[29]占政务服务总数的比例。大力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海南特色应用功能,利用国际投资“单一窗口”[31]优化投资服务。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和“信易+”应用场景建设。完善营商环境问题诉求核查处理机制,及时回应和处理企业诉求。

(三)坚持转型升级,建设国际旅游胜地

丰富产品供给。加快打造高品质、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增强旅游核心吸引力。积极推进中免太古合作项目、华润超级万象城等旅游商业地标项目建设。着力发展首发、首秀、首展经济,鼓励国际知名品牌在三亚市场上市新品,打造时尚消费中心。安全有序开展租赁游艇夜航试点,促进琼港澳游艇自由行加快发展,争取开辟邮轮旅游新航线。加快FE汽车娱乐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积极承办国际性知名赛事活动,不断拓展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精心办好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挖掘崖州文化、黎苗文化、疍家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本地特色旅游演艺精品创作,推动非遗技艺、工艺美术等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新发展,打造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免费开放天涯海角景区,支持旅游景区升级。开工建设椰洲博览驿站,串联大东海、鹿回头、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南山景区等纳入环岛旅游公路驿站体系。

提升服务品质。对标国际标准,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开展景区景点、乡村民宿、研学基地等涉旅行业标准化试点。推行旅游行业诚信商家分级分类管理。大力推行“旺工淡学”[32],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以“三亚放心游”平台为基础,加强旅游消费维权投诉处理反馈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涉旅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实现违法线索互享、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高效防范、严厉打击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推广营销。抓好境内外主要旅游客源地宣传推介工作,结合境外客运航空班线的恢复,促进入境游市场快速恢复。密切与国际旅行商、酒店集团、航空公司的联系,构建三亚国际旅游胜地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体系。深入挖掘三亚旅游资源,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境内外线上主题营销,维护好旅游推广“朋友圈”关系,多维度提升三亚旅游城市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

(四)坚持创新驱动,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大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鼓励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争取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增至3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推行“揭榜挂帅”科研机制,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科技创新服务功能有序共建共享。支持三亚市院士联合会建设发展,发挥高端人才资源辐射作用,培育建设院士工作站、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立健全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五合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完善种业知识产权快速确权、快速授权、快速维权的绿色通道。

推动种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全力支持崖州湾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推动南繁育种科技服务中心、国家植物品种测试三亚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地。在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生物安全中心,围绕种质资源进出境环节,探索建立海关、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联合行政审批和检验检疫机制,确保国家三亚隔检中心一期建成投用。加快生物谷项目建设,深化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支持中种集团扎根三亚打造种业“国家队”。加快培育种业CRO服务业态,完善育种和检测平台功能,规范南繁基地服务,构建现代种业产业集群。

推动深海科技和产业发展。加快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国家海洋深海综合试验场、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等一批重大功能平台建设,保障重点实验室基地挂牌。聚焦深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集成应用、作业能力,在产品总成与测试、海上运维保障等领域培育发展科考服务产业,加速国产化和进口替代。开工建设南海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产业创新平台。依托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引入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持续拓展深海化合物产业生态圈。

推动空天信息和数字产业发展。深化崖州湾科技城与三亚遥感信息产业园的联动发展,积极培育微小卫星研发、设计、组装、测运控、数据接收处理应用等业态,着力打造涵盖卫星应用、卫星制造、卫星互联网、遥感信息等领域的空天信息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市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建设,完善海南信息安全基地配套服务功能,结合数字产业最新发展动向,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五)坚持集聚扩能,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积极发展特色服务业。加强国际博览中心、展览中心等会展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引进一批专业化会展服务机构和人才,培育发展邮轮游艇、高端消费、婚庆旅拍、酒店用品、文化艺术等专业展会;围绕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积极策划举办游艇展、洋酒展等品牌展会。深化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合作,建设市中医院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和国际知名的医疗美容等特色机构。充分发挥旅居三亚的影视、文化、艺术界名人群体优势,主动服务,共享资源,培育发展影视产业。大力发展保税仓储、物流配送产业,提高国际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

发挥三亚中央商务区引领作用。筑牢园区平台基础,加快形成要素集聚、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效果集显的特色园区发展格局,力争中央商务区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中国企业进入东盟的总部基地和东盟企业进入中国的总部基地。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推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依托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积极打造国内外文物艺术品展示、交易、服务和管理的功能性平台。紧紧围绕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服务,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吸引境内外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基金信托、风险投资、企业运营中心、业务结算中心等机构落地,吸引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大型民企设立跨境投融资平台。持续推动海南国际清算所、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三亚国际资产交易中心、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一所三中心)运营发展。大力建设数字人民币示范城市。

推动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业态升级。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园区市政设施配套,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域。打造旅游文化精品项目,创建国际一流旅游消费环境。加快琼港经济合作三亚示范区建设,吸引香港优质企业进驻,推动黄金珠宝、商业金融、零售贸易、专业服务、高端医疗、休闲旅游、文化影视等产业发展。探索向香港开放专业服务业市场,破除各种壁垒,扩大应用场景,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

(六)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统筹

打造美好舒适田园城市。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收官战,加快完成示范性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对照开展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修改,完成城市元素设计建设指引导则编制,健全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稳步推进重点片区城市更新试点,启动1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凤凰机场T3航站楼,加快国际航站楼改造,积极推进新机场前期工作。优化城市路网,开工建设G98高速大茅隧道扩容等工程,打通龙岭路等城市“断头路”,完成重点路口改造。强化水电供应保障,加快实现城乡地区和农垦居供水一体化全覆盖,开工建设三亚东天然气发电项目,继续推进三亚西天然气发电和500千伏三亚变电站等项目建设。加快城市“超级大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智慧化运行管理,丰富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生态、智慧水务等应用场景。依托三亚自然生态优质本底,整合中心城区现有绿道,沿三亚湾、三亚河、临春河、六罗水等海湾河湖流域,串联三亚湾椰梦长廊、东岸湿地公园、白鹭公园、临春岭公园等景观节点,建设三亚城市“超级绿道”示范段,加强已建成设施和花草树木的养护工作,利用建成区中的耕地农田,为城市增添田园生趣,着力营造山海相映、绿道相连、处处皆景、城景交融的绿色田园城市,让市民游客享受现代城市的功能服务,拥有“人在城中走,恰似画中游”的愉悦体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九个聚焦”[34],优化调整帮扶政策,坚决防止返贫致贫。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任务目标,加快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群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和垦区连队生活污水改造工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逐步完善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农村地区规划管控,提升规划报建便利化水平和审批效率。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做优做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建设南山热带优异果蔬资源保护基地,扶持种植“新奇特优”热带水果1万亩以上。打造标准化芒果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油茶、沉香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开展千亩再生稻示范和“海南好米”评选。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加快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拓展渔业深远海养殖,支持海洋牧场建设,发展休闲渔业,打造三亚中心渔港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与周边市县加强渔业合作。完善乡村游配套建设,对现有民宿进行特色化提升,支持博后、马岭、西岛等打造乡村民宿品牌集群,加快省级共享农庄、椰级乡村旅游点、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策划举办亚龙湾国际玫瑰节。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推动黎锦逐步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稳步探索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统筹推动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三块地”改革[35],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保障,发挥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作用,逐步扩大农村产权交易范围。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深入农村、扎根发展。

推动垦地军地融合发展。积极协调解决垦地历史遗留问题,加快组建南滨、南田垦地融合示范区平台公司,全面改造南滨场部,高标准推动两个示范区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推动军地共商、科技共兴、设施共建、后勤共保,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深化三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紧紧围绕“七个共”[36],带动落实好三亚经济圈发展年度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利用海南西环高铁和货线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开行公交化旅游化列车改造工程,完善项目投融资机制。争取G98环岛高速公路三亚段扩容工程尽早开工。谋划增设环岛高铁海棠湾站,实施TOD[37]综合开发。持续完善南繁“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强化三亚经济圈旅游文化产品合作与联合营销,建立健全三亚经济圈招商联动工作机制。加快区域120急救体系建设,探索政务服务、信用体系等领域共建共享,推动生态环保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领域协作。

(七)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标杆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按时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百日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对已整改事项进行“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38],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抓好秸秆、垃圾禁烧和综合治理,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统筹推进“六水共治”,加快实施新城水质净化厂三期工程、崖城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全面开展排污口“查、测、溯、治”,完成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提质增效项目建设,解决管网错接、漏接、混接以及雨污混排入河等问题,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建管养”机制,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巡查整改,强化宁远河、三亚河、大茅水、藤桥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美丽海湾建设。做好土壤污染监管对象隐患排查整治,推动裸土复绿,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化措施,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加快构建GEP[39]核算体系并推进成果应用,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持续开展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试点,谋划实施藤桥河流域EOD[40]项目,打造全省生态环境跨区域综合治理和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样板。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探索森林碳汇、海洋蓝碳,力争在“双碳”[41]领域研究和国际合作上实现破题。

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规范全市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督导。高标准建设三亚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园区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和工业旅游景点。压实社区、商超及农贸市场主体责任,以城市管理网格为单元,加强“禁塑”监管,提升“禁塑”成效。继续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施工许可总建筑面积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推广新能源汽车1.2万辆,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

(八)坚持执政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就业。努力推动就业数量和质量提升,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5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00人。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就业驿站覆盖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常态化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准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推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进一步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机制,保障民生物资供应充足。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常年蔬菜基地面积保持在1.6万亩以上,蔬菜大棚占比超过12%,蔬菜自给率保持在60%以上。优化岛内外蔬菜源头直采机制,提升农产品公益性批发市场直供直销能力,持续完善“菜篮子”平价网点建设,确保“15+N”种基本蔬菜综合均价不高于去年水平。力争全年出栏生猪12万头,保障猪肉供给。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教育用地,加大教育投入,力争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6所、中小学校6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400个、中小学学位8900个。大力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持续完善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入开展“双减”工作,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全力引进、培养好校长、好教师,继续推进教师“区管校聘”、城乡合理流动、基层教育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进一步提升基层教育工作者待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支持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支持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等高校发展。

加强“健康三亚”建设。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北大口腔医院三亚分院、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和三亚中心医院改扩建,抓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组建城市医疗集团,构建以城市医疗集团和妇儿健康、中医创新等专科联盟为主体的网格化紧密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崖州湾科技城综合医院、海棠区藤桥卫生院建设和崖州区南滨医院改扩建,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继续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培养壮大本地医疗人才队伍。鼓励二三级医院及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特色门诊、科室,全面落实常态化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机制,增强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工作者待遇。启用新建成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三亚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完善市、区、村(居)三级卫生应急能力体系,增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做好重症救治、药品和医疗设备保障、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坚持实行公平普惠基本医保政策,完善大病保险等补充医疗保障措施,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推动文体事业发展。全面建成市体育中心,建设三亚湾沙滩和丰兴隆桥头公园全民健身项目,安全有序灵活开放校园体育场所和设施,打造市民身边的体育生态圈,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积极打造三亚国际艺术港等公共文化地标,加快推进市文化中心(市博物馆、市综合档案馆)建设和市美术馆前期工作,继续推动区级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城乡文化生活,让三亚成为一座既可漫步欣赏自然之美,又可驻足体验人文气息的城市。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优化安居房项目区位布局,加大力度建设安居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展安置房建设攻坚,开工建设安置区项目8个以上,建设安置房2万套以上。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行动,构建居家和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每个区新建一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持续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不断完善分类分层社会救助体系,优化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政策。扎实推进三亚市儿童福利院扩建项目。加快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会事业,继续做好外事、港澳台、侨务、民族、宗教、统计、档案、史志、地质、气象等工作。

(九)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

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对标自贸港封关运作要求,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软硬件能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精准动态监管。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开展风险防控的攻防演练,积累测试数据和管理经验。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研判,完善重点领域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应急响应和风险处置机制。持续做好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控,继续推进规划和房地产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风险。继续精准防范打击离岛免税“套代购”等行为,持续整治“三无”船舶,强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审查,完善反走私综合治理、人员跨境流动管理、有害生物联防联控等机制,加强口岸公共卫生安全、生物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管控。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深入开展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运输、涉电、燃气、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全面治理高层建筑、老城区和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扁平化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做好防汛抗旱防台等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审验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结合城市“超级大脑”建设,提升治理信息化水平。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推动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建强社区网格员队伍,促进公共资源向社区下沉,推广做实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管理。建立健全重复信访治理和接访下访常态长效机制,深入推进12345政府服务热线标准化试点,用心用情解决群众诉求。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系统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争创全国最安全地区。

(十)坚持自我革命,不断加强政府建设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的工作安排落实到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打造法治政府。全面落实法治三亚建设规划、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标准,加强执法协作,强化执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着力提升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并做好联系沟通、答复反馈工作,自觉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

狠抓能力建设。巩固“能力提升建设年”暨深化拓展“查破促”活动成果,不断增强干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驾驭风险、狠抓落实等基础能力和自贸港建设所需的专业能力,着力解决本领恐慌、能力不足问题,打造一支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统筹政府编外人员聘用工作,做到人员数量只减不增,人员能力只升不降。

持续改进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实干为先,做到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立决立行、一抓到底,对企业和群众承诺的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特别是要下决心、下功夫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政府公信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持续强化政府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审计监督,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切实做到政府清廉、干部清正。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伟业,实干创造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创新实干,为加快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亚篇章而不懈奋斗!

注释

[1]“双统筹”百日攻坚大行动:2022年9月-12月,全市开展“双统筹”百日攻坚大行动,采取超常规措施,决战决胜全年目标任务,力保第一产业、外资外贸实现既定增长目标,力争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向全省增速目标靠近,力争第三产业多做贡献。

[2]四张清单:重大项目清单、重点推进项目清单、签约落地项目清单、重点招商项目清单。

[3]增值税留抵退税: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予以提前全额退还。

[4]六税两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费。

[5]“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万名干部下企业”服务行动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成立市“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行动专班,建立健全全市重点“四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重点项目、重点园区全链条服务机制,从全市党政机关统筹选调1100多名干部,点对点服务1200多家企业,既指导企业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又能推动惠企政策落地生效,当好企业的“店小二”,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6]投资促进“六大行动”:招商引领行动、招商突破行动、招商推广行动、招商创新行动、招商全员行动和招商服务行动。

[7]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发起,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

[8]跨境电商1210: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全称“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保税电商”。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在经海关认可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交易,并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境商品。“1210”监管方式用于进口时仅限经批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

[9]3项案例入选全省制度集成创新发布案例:指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创设省级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3项案例。

[10]7个封关运作项目:南山港区对外开放口岸“二线口岸”现场查验能力建设项目、凤凰机场“二线口岸”查验设施设备项目、三亚航空口岸改扩建项目、凤凰邮轮港口岸查验设施设备建设项目、半山半岛帆船港口岸查验设施设备建设项目、三亚国际游艇中心口岸建设项目、三亚国际邮件快件跨境电商物流监管中心建设项目。

[11]“三无”船舶:指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有效渔业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捕捞许可证)、无船籍港的“三无”渔业船舶。

[12]“四位一体”的旅文行业监管执法体系:即“日常监管处置+第三方暗访+综合整治+智慧旅游监管”四位一体的旅文行业监管执法体系。

[13]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指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通过资格审批和其外汇资金的监管程序后,将境外资本兑换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的PE(私募股权投资)以及VC(风险投资)市场。

[14]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指通过资格审批并获取额度后的试点基金管理企业可向境内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试点基金投资于境外一级、二级市场。

[15]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是指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

[16]机器管规划:以国土空间治理监管全过程留痕、减少审批环节人为干扰及腐败问题、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社会公众办事便利度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数治”“智治”“共治”为总体目标,构建完善“四横四纵”建设总体框架(四横: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N应用;四纵:组织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用数据审查、用数据监督、用数据决策”的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新模式。

[17]三把钥匙: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及数据库管理承担主要责任的“三个责任人”。“三个责任人”在控规调整审批过程中,使用“钥匙”签署本单位意见,按照“谁审批、谁持有、谁监管”的原则,通过“三把钥匙”建立规划调整审批和数据管理全留痕、可追溯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土空间规划领域腐败风险。

[18]农村“三变”改革: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19]5条“醉美乡村道路”:崖州区梅西村道路、育才生态区雅林村道路、海棠区湾坡村道路、天涯区抱前村道路、吉阳区中廖村道路。

[20]南繁“一体两翼”:“一体”是指以崖州湾南繁科技城为中心,涵盖三亚市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两翼”是指以乐东抱孔洋和陵水安马洋配套服务区为主体,涵盖陵水和乐东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

[21]六水共治: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6项工作。

[22]河湖“清四乱”:指清理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

[23]“大综窗”改革:将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全部归口到市政务中心的综窗办理,部分事项最快1个工作日就可办结。

[24]“主题式”场景审批:围绕园区企业等商事主体办事需求,以办事结果为导向,推动业务流程再造、操作流程重构,整合中间事项环节,实施“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审核、一次勘验、一口出证”等“六个一”审批模式,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从“跑N窗”到“跑一窗”的转变。

[25]投资新政三年行动:2021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围绕我省四大主导产业和制造业、“五网”基础设施、民生公共服务、社会投资等重点领域,高度聚焦投资效益与质量,着力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下功夫,在完成年度投资不低于10%增速的同时,到2023年,全省投资结构更合理,投资质量明显提高,投资效益逐步提升,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释放,产业投资对GDP拉动作用更加凸显。

[26]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指由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和秘鲁11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

[27]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新加坡、智利、新西兰3国签署,旨在加强成员国间数字贸易合作并建立相关规范的数字贸易协定。

[28]CRO:合同研究组织,指通过合同形式为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外包服务的组织或机构。

[29]“零跑动”事项:以“一网通办”为主线,深入推进系统集成、数据对接、业务协同等,实现申请人只需登录海南政务服务网就能完成服务定位、办事咨询、事项申报、进度查询、服务评价、结果邮寄送达,全流程“零次到现场”。

[30]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贸易和运输相关各方在单一登记地点递交满足全部进口、出口和转关相关监管规定的标准资料和单证的系统平台。

[31]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指将招商、市场监管、项目审批等涉及投资相关的业务审批系统整合到一个窗口,实现投资项目从投资咨询、注册公司、项目验收、项目企业员工个人事项办理等服务集合在一个平台全流程办理。

[32]旺工淡学:省教育厅、省旅文厅结合全省酒店、景区、旅行社、旅游餐饮的行业季节特点,针对培养对象实际,实行旅游旺季工作、淡季学习培训的教育机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3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色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34]九个聚焦:聚焦持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聚焦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聚焦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聚焦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聚焦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聚焦乡村建设、聚焦乡村治理。

[35]农村“三块地”改革:指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36]七个共:规划共绘、设施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空间共享。

[37]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主要指以公共交通枢纽和车站为核心,同时倡导高效、混合的土地利用(如商业、住宅、办公、酒店等)的开发模式。

[38]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综合治理、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

[39]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

[40]EOD: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41]双碳:碳达峰、碳中和。

相关稿件

相关推荐

投资洽谈

三亚市投资促进局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负责统筹执行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做好招商引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负责境内外招商联络处与招商平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负责牵头组织全市性重大投资促进活动;统筹全市招商引资推介和新闻宣传... 【更多】

联系我们

全球投资服务热线:4009-520-520

邮箱:sytcj2020@163.com

传真:0898-88658173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迎宾路360-1号阳光金融广场22层

微博扫码关注

公众号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