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投促局工作人员为迪斐世商贸(海南)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讲解惠企政策。
近年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深入推进“党建+”工程,坚持精准施策,强化分类指导,促进全市各机关单位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助推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指导下,三亚市投资促进局(以下简称“市投促局”)坚持“党建+招商”融合发展,打造“红心向党毅鹿招商”党建品牌,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为三亚在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挑大梁、当先锋贡献投促力量。
联建共建聚合力
绘就协同招商“同心圆”
市投促局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协同作战”的招商格局。
构建协同体系,凝聚部门合力。制定《三亚市投资促进“六大行动”工作方案》,创新“链长制”招商模式,将招商责任明确到各个层次,构筑起全市上下联动招商的良好氛围,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同时,建立起覆盖种业、深海、低空经济等15条产业链的“两图两库”(产业链全景图、招商线路图、产业链客商库、招商项目库),找准合作契合点,推动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化党建联盟,拓展协同网络。局党委及下属支部联动职能部门、金融机构、重点企业等党组织,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召开项目协调会、外资企业圆桌会等,打破信息壁垒,增进相互了解,在项目信息共享、政策协同、要素保障、落地服务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今年初,局党委与海南农商银行三亚支行党委签署《党建共建协议书》,海南农商银行三亚支行发布专属金融服务清单,涵盖授信审批、绿色通道等10余项定制化举措,为招商项目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此次协同联动,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引进来”的便利条件,更打造了“留下来”的发展生态。
发挥“头雁效应”,激发以商招商。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及重点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企业服务秘书机制”,建立“招商合伙人”“超级联系人”机制,及时解决企业诉求,增强企业扎根三亚发展的信心;全面加强与毕马威、戴德梁行、世邦魏理仕等企业沟通衔接,借助企业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三亚。
奋勇前行勇担当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市投促局以党建引领作为破题之钥、开路之旗,激励党员干部勇当改革攻坚的“闯将”、创新突破的“先锋”,以党建赋能招商模式创新与服务升级。
党员领衔攻坚,精准招商显成效。聚焦重点产业赛道,党委书记主动下沉一线,靶向对接华润置地、富德集团等优质企业,通过高频次走访释放三亚招商诚意,为企业赴琼考察、深化合作搭建桥梁。各产业部门组建党员为主的招商小分队,多次奔赴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开展精准招商。党员示范引领、全员齐心参与,该局上下主动出击、加压奋进,紧锣密鼓谈项目,真诚热情邀考察,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推动HelloKitty酒店、杜威教育国际高中、无忧传媒国际总部基地等23个招商项目摘地。
打造智慧平台,数字赋能提质效。牵头打造集项目信息管理、政策精准推送、资源智能匹配、流程在线追踪、数据分析决策于一体的“智慧招商平台”。平台建设和管理中注重发挥党员技术骨干作用,保障项目建设工作平稳推进与系统安全高效运行。该平台建成后,将有效整合全市招商资源信息,实现招商项目全流程线上管理、动态跟踪和精准调度,大幅提高招商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为领导决策和招商人员实战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惠民利民践初心
架起政企连心“服务桥”
市投促局始终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服务企业、促进发展、惠及民生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精耕企业服务质效,当好贴心“店小二”。依托三亚市520企业服务中心,为11家初创企业提供免费办公场地支持;开展“先锋服务进企业”活动,累计服务企业471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物业租赁、注册登记、证照办理、人才认定及落户、购房购车、子女就学、人才招聘等方面个性化服务662次,获得海南莉雅控股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牵牛星文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发来的表扬信和锦旗。
落实“双报到”制度,服务基层惠民生。积极响应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号召,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双报到”。党员干部结合自身专长,主动认领服务岗位,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文明创建、帮扶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该局党员干部前往吉阳区月河社区和红花村开展志愿活动40余次,认领“微心愿”18个,签署党员“一对一”志愿服务表11张,解决群众诉求6个、企业诉求5次,切实提升了村(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助力乡村振兴,选派骨干促发展。选派招商骨干深度融入红花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依托招商系统资源优势,以黎村田园康养基地、商业街等7大产业项目为抓手,引入浙江松阳新天地等企业,打造黎族产业一条街、生猪养殖基地等实体项目,打破了红花村土地出租的单一发展模式,预计年增村集体收入超232万元,形成农户增收、集体壮大、企业发展的“三赢”格局。
来源:三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