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明确“十三五”发展目标
为积极推动我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三亚市政府于近期印发实施了《三亚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详细勾勒了我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发展蓝图及升级路径。
《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以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值在“十三五”分别达到海南省目标分解值。第三产业占GDP总值的68%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9%以上,为在2025年实现全市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打造完成海棠湾等重点“零碳”景区试点,“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低碳城市发展步入全国前列。
基于三亚低碳城市发展目标,我市围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森林碳汇、低碳区域示范、资源循环利用、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等“八大低碳示范建设工程”,将积极开展117个低碳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其中涉及交通出行、资源利用等相关的项目占据“半壁江山”。
为了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与资源,我市在不断加强各领域低碳建设的同时,也将结合自身特色积极部署低碳城市品牌的建设。一方面构建三亚市低碳城市品牌支撑体系,将低碳理念深入吃、住、行、游、娱、购这六大旅游要素中;另一方面广泛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合力打造低碳城市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外部投资,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树立差异性的低碳品牌形象,将三亚打造成国际“零碳”滨海旅游城。
为了保障三亚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规划》提出,在政策方面积极落实国家的优惠政策,加大低碳发展财政扶持力度,创新低碳产业投融资方式等;结合三亚市经济发展和各产业发展情况,探索三亚碳排放权交易模式,鼓励机构、企业、团体和个人通过配额交易或参与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进一步丰富《三亚市重点节能技术、设备(产品)推广目录》、《三亚市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多渠道多领域开展国际低碳交流合作,建立低碳发展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海棠湾能源综合利用低碳示范区项目、中国-瑞士低碳城市合作项目、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刘婷)